|
 |
|
頭銜:金融島管理員 |
昵稱:隨便股民 |
發(fā)帖數:12603 |
回帖數:3292 |
可用積分數:1282807 |
注冊日期:2008-02-24 |
最后登陸:2025-07-04 |
|
主題:3000點下未現基金贖回潮 基民還在持基待漲
在擊穿3000點整數關口之后,股指連續(xù)收出十根陰線,造成偏股型基金凈值再次大幅縮水,將近有58%的開放式偏股型基金跌破1元面值,甚至出現了5毛錢以下的基金。
面對資產虧損急劇擴大和熊市陰影,基民是否會選擇贖回基金,已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。對此,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對深圳市的部分基金營銷網點進行了走訪調查。據記者了解,面對當前的行情和深度套牢的現實,基民還在堅守待漲,近日并沒有出現基金大規(guī)模贖回現象。市場人士指出,在下跌時,基民一般不會選擇贖回,但如果昨日的反彈能夠演化成反轉,不排除扎堆贖回的可能性。
基金銷售網點門可羅雀
今年以來,新基金發(fā)售真正大幅遭遇寒流,排隊搶基金的現象早已變成往事,在深圳多家銀行網點,包括工行、建行、招商、浦發(fā)和興業(yè)等,記者看到,負責銷售基金的銀行個人理財中心空空蕩蕩。
在一家工行的營業(yè)網點,一樓辦理存取款業(yè)務的人排起了長隊,但當記者步入二樓之后發(fā)現,將近200多平方米的個人理財中心里,只有兩名客戶和一位客戶經理。
此種情形在其他基金銷售網點幾無例外。在某建行網點,儲蓄業(yè)務柜臺可謂人滿為患,但個人理財中心同樣詢問者少之又少;而對興業(yè)銀行(601166)這樣的中小銀行來說,個人理財中心的基金柜臺也是無人問津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以來,基金定投業(yè)務蔚然成風。在一些中小商業(yè)銀行的網點,均掛出橫幅來推銷基金定投業(yè)務,例如廣東發(fā)展、浦發(fā)和興業(yè)等,當記者詢問基金時,基金銷售人員也幾乎首先推介定投業(yè)務。
未現基金贖回潮
10連陰之后的反彈,曙光中迷茫的基民心態(tài)是否發(fā)生了改變呢?可能出現扎堆贖回現象嗎?
建行一位陳姓客戶經理告訴記者,大盤跌破4000點的時候,出現了基民大規(guī)模贖回基金的現象;而在“4·24”反彈至3700點左右的時候,基民并未大規(guī)模贖回;連續(xù)暴跌之后,來銀行網點贖回的人相對不是太多。
5月份的基金贖回現象出現了一些苗頭,但從幾家基金公司5月份認購定向增發(fā)的結果推算,基金贖回明顯減緩。
另有數據顯示,近一個月以來基金將一直處于小幅凈贖回的狀態(tài)。近日,莫尼塔公司對基金經理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,近一個月基金申購贖回的情況來看,43%的基金經理表示其掌舵的基金處于凈贖回,57%的基金經理申贖處于持平狀態(tài)。
基民還在持基待漲
事實上,正如深度套牢的股民一樣,大部分基民虧損慘重,在大盤暴跌至2800點的時候,基民首先想到的是“無為而治”,深套的基民贖回意愿并不是非常強烈。
“現在選擇贖回的基民比較少,除非截至目前他們保持盈利狀態(tài),就會落袋為安。但是,目前絕大多數基民仍然虧損相當大,贖回造成的資金損失讓人難以接受?!币晃还ど蹄y行(601398)的客戶經理告訴 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。
據該客戶經理介紹,現在每天來網點辦理基金業(yè)務的人非常少,投資的重心也轉移到了貨幣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上,一些口碑良好的老基金銷售還算良好?,F在的情形與去年大家排隊搶基金相比,幾乎是天壤之別。
在記者隨機采訪的基民中,大多數基民均持相似的觀點,“基金屬于中長期投資,短期的‘成績’不能影響長期的投資態(tài)度。但是,虧得那么多,心里還是發(fā)慌?!?br /> 多管齊下 基金直銷優(yōu)勢漸顯
基金銷售困難已是不爭的事實,伴隨著多家基金公司扎堆新基金,銷售渠道堵塞極為嚴重,一家銀行往往代銷數十只新基金,而且不同銀行間代銷的基金也大多雷同。因此,一些基金公司發(fā)行新基金時,在費率和渠道上做文章,特別加大了定投基金費率上的優(yōu)惠力度。
近日,易方達基金旗下的中小盤基金提前兩周結束募集,在短短12個交易日內就成功募資12.3億元。據記者了解,易方達基金在此次發(fā)行之前,從5月9日起大規(guī)模調整旗下基金的申購費率。廣發(fā)銀行卡甚至打出2折優(yōu)惠(0.3%),其余銀行卡申購費率也大打折扣,費率皆在0.6%~0.8%之間。
“從中小盤基金的銷售情況來看,確實網上直銷比銀行代銷多,但具體數額無法統(tǒng)計?!币追竭_基金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。事實上,在擺脫銀行銷售渠道的束縛方面,國內基金公司都做出了一些嘗試,包括直接與投資者溝通,擴大基金直銷規(guī)模,設立直銷網點。
當然,基金公司加大直銷力度必然會遇到一些阻力。有分析人士指出,這種做法收效甚微,而且面臨著“惹怒”銀行的危險。在目前這樣一個金融格局里,除非政府拿出政策或資源對第三方力量給予實質性支持,否則很難看到第三方力量有出頭之日。
優(yōu)惠費率吸引普通基民的同時,今年以來基金銷售中“機構化”現象也較為普遍。除了基金公司自購基金之外,基金公司一般會找機構參與認購,這也增加了基金直銷數量。這從基金的戶均持有比例上可見一斑。
對此,基金研究人士表示,機構認購的比例增加隱藏著贖回壓力。
【免責聲明】上海大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僅合法經營金融島網絡平臺,從未開展任何咨詢、委托理財業(yè)務。任何人的文章、言論僅代表其本人觀點,與金融島無關。金融島對任何陳述、觀點、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其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確或暗示的保證。股市有風險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承擔相應責任。
|